草莓丝瓜芭乐绿巨人樱桃秋葵粉色2023,高清无转码区2021免费,老年镖客视频2023年,特邀外卖送货员2023中字,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最好看的2018国语在线

產業政策 INDUSTRIAL POLICY
當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

2019年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

來源:農業農村部 最后更新:2019-06-19 20:23:29 瀏覽:822次

(一)農業支持保護方面

1.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

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其補貼對象為所有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依據可以是二輪承包耕地面積、計稅耕地面積、確權耕地面積或糧食種植面積等,具體依據哪一種類型面積或哪幾種類型面積,由省級人民政府結合本地實際自定;補貼標準由地方根據補貼資金總量和確定的補貼依據綜合測算確定。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再給予補貼。鼓勵農民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施用有機肥等措施。這部分補貼資金以現金直補到戶。

2.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2004年起,中央財政開始安排專項資金,在全國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截至2018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047億元,扶持3381萬農戶購置農機具4310萬臺(套)。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2018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517億元,扶持2017萬農戶購置農機具2639萬臺(套),大幅提升了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有力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2016年,在財政部組織的第三方績效考核中,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獲得政策實現度高最高等級評價。

2018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發布,明確指出要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201810月底,財政部已將2019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指標預通知各省,目前正在陸續分配到縣。

根據《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2019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范圍內實行,實施方式為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補貼機具種類由各省結合實際從全國范圍中選擇確定,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補貼額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測算,原則上測算比例不超過30%,一般機具的中央財政資金單機補貼額不超過5萬元;擠奶機械、烘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2萬元;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控設備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5萬元;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25萬元;大型甘蔗收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40萬元;大型棉花采摘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60萬元。

3.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2019年繼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加快老舊農機淘汰,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經營組織。享受報廢補貼的機具應是在農機監理機構登記或能夠提供來歷證明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的報廢補貼標準根據馬力段的不同從500元到11000元不等,聯合收割機的報廢補貼標準根據喂入量(或收割行數)的不同從3000元到18000元不等。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互銜接、同步實施、同時兌付。

4.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

為保護廣大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19年國家將繼續在糧食主產區實行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2019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格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調3元。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以穩為主,國家將對有關稻谷主產省份給予適當補貼支持。

5.東北玉米和大豆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

2016年起,國家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改革玉米價格形成機制,在東北三省一區調整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為市場化收購補貼。一方面,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調節生產和需求,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對東北三省一區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由地方政府統籌將補貼資金兌付到生產者。2017年,國家調整了大豆目標價格政策,與玉米一起實行市場化收購補貼機制。2018年,國家統籌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拉大補貼標準差距。2019年,國家將繼續深化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在東北三省一區實行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在鼓勵大豆種植的同時,保持玉米優勢產區產能的基本穩定。

6.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

2014年開始,國家對新疆地區棉花實行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政策,目標價格水平按照成本+基本收益的方法確定,試點期為2014—2016年。2017年,國家完善了目標價格形成機制、定價周期,目標價格水平三年一定,2017—2019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每噸18600元。同時,補貼方法也有所優化,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2019年,將繼續實施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

7.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主要是為調動地方政府抓好糧食、油料生產的積極性,緩解產糧(油)大縣財政困難,促進我國糧食、油料產業發展,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常規產糧大縣入圍條件為:近五年平均糧食產量大于4億斤,且商品量大于1000萬斤;或者在主產區產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產區列前5位的縣級行政單位。在此基礎上,近五年平均糧食產量或者商品量分別位于全國前100名的縣為超級產糧大縣,在獲得常規產糧大縣獎勵基礎上,再獲得超級產糧大縣獎勵。常規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使用;超級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用于扶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產油大縣獎勵入圍條件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點品種、獎勵重點縣(市)的原則確定,入圍縣享受的獎勵資金不低于100萬元,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特別是用于支持油料收購、加工等方面支出。

8.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

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主要是為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生豬(牛羊)養殖積極性,促進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引導產銷有效銜接,保障市場供應。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包括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牛羊調出大縣資金和省級統籌獎勵資金三個部分。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按因素法分配到縣,分配因素包括過去三年年均生豬(牛羊)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因素權重分別為50%25%25%,獎勵資金對生豬調出大縣前500名、牛羊調出大縣前100名給予支持。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縣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支持范圍包括:生豬(牛羊)生產環節的圈舍改造、良種引進、污糞處理、防疫、保險、牛羊飼草料基地建設,以及流通加工環節的冷鏈物流、倉儲、加工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支出。省級統籌獎勵資金按因素法切塊到省(區、市),分配因素包括各省(區、市)生豬(牛羊)生產量、消費量等。統籌獎勵資金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省(區、市)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

9.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政策

開展農機深松整地,是改善耕地質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納入《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實施規劃(2016—2020年)》的省份可結合實際,在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項目,所需資金從中央財政下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業有關專項資金中安排。各地采取先作業后補助、先公示后兌現的方式,向農民、農機戶或農機服務組織發放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補助標準由各地綜合考慮本轄區工作基礎、地理條件、技術模式、成本費用等因素確定。農機深松整地以打破犁底層,提高土壤通透性為目的,作業深度一般要求達到或超過25厘米,作業質量應符合農業行業標準《深松機作業質量》(NY/T2845-2015)。

10.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政策

中央已經明確,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2018年機構改革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水利部共同負責。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明確由農業農村部統一管理農田建設項目,切實改變過去農田建設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目前項目實施區域為全國范圍內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條件的耕地,優先在兩區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安排干部群眾積極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強的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支持貧困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積極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

11.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

2019年,國家繼續深化種業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推進農作物種業和畜禽種業發展,提升種業自主創新力、持續發展力和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大力推進南繁硅谷建設。按照《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要求,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建立部省共建南繁硅谷工作協調機制,推動編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統籌謀劃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加大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建設力度,全面啟動項目建設;支持南繁核心區新基地建設,打造全國最好農田;加快推進南繁供地農民補貼、制種大縣等政策落實,加強水利工程等在建項目落實,做好后續項目儲備。二是積極推進國家種子基地建設。積極開展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工作;開展制種大縣獎勵績效評價工作,研究建立動態調整和常態化支持機制,將國家種子基地納入高標準農田項目優先支持范圍;推動出臺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制種保險政策落地。三是持續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根據《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重點加強國家種質資源庫(圃)、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等基礎性、公益性設施建設,提高資源保存和利用能力;加強育種創新基地、品種測試體系、良種繁育基地等建設,提高育種創新、種業生產和種業監管能力。四是務實推進種業權益改革。支持企業與科研單位深度合作,共建平臺、共享成果,促進人才流動和成果轉化,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進種業人才分類評價,有效調動從事基礎性公益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國家種業交易平臺建設,強化成果展示、產權交易等。五是推進農作物種質資源和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繼續開展第三次全國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貫徹落實《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30年)》,2019年將增加北京、天津、河北、安徽、西藏、陜西(陜北)6省(區),計劃利用5年左右時間,對全國31個省(區、市)2228個農業縣(市、區)進行種質資源普查與征集,對其中665個種質資源豐富的縣進行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全面收集古老地方品種、名特優種質資源以及瀕危、珍稀野生近緣種;支持畜禽遺傳資源活體保種、遺傳材料保種及資源利用工作,對100個以上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庫)給予資金支持,利用豬、家禽、牛、羊、馬、驢、蜜蜂、兔地方品種,支持帶動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畜牧業。六是加快綠色優質新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圍繞綠色種業發展要求,充分挖掘節水、節肥、抗逆等綠色性狀種質和基因資源,加快培育推廣肥水高效利用、適宜機械化輕簡化栽培的綠色優質品種,加強國省地縣四級相互銜接、互為補充的展示示范網絡構建,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融合、線上線下聯動,加大新品種宣傳推廣力度,加快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七是開展畜禽品種振興行動。以生豬、奶牛、肉牛、肉雞和肉羊等五個畜種為主攻方向,根據市場需求,支持相關科研教學、國家核心育種場等單位聚焦育種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切實提高畜禽種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八是圍繞種子可追溯管理,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完善種業大數據平臺,優化公共服務渠道,實現簡單問題大數據答、復雜問題專家答,為企業、農民的生產經營提供更便捷的現代化信息服務;通過掃描標簽二維碼,可對當前市場流通品種、生產經營者或門店相關信息進行多角度查詢,實現種子監管全程可追溯,讓農民購種用種無憂。九是完善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確保農業生產供種充足。《種子法》規定國家和各省要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農業農村部每年安排儲備5000萬公斤救災備荒種子。各省也根據當地實際進行了儲備。如農業生產遭遇自然災害或者遇到供種荒年,可調用救災備荒種子以盡快恢復農業生產或者平抑種子市場波動,確保災年也能有效供種,種子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12.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支持政策

2014年,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原農業部啟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圍繞菜籃子產品主產縣,突出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全程監管、強化能力提升、推進社會共治,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機制,引導帶動各地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2015年,原農業部認定了首批107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試點單位,中央財政安排每個創建試點縣100萬元、每個創建試點市150萬元的財政補助資金,支持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活動。2016年原農業部命名了首批107個縣(市)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2017年確定了第二批215個創建試點單位,中央財政對部分縣(市)給予了財政補助。2018年,組織了開展首批農安縣產銷對接活動。對第二批創建試點單位開展考核驗收,公開征詢意見后將適時命名。2019年將遴選100個第三批創建試點單位,并開展農安縣品牌提升行動和第二屆產銷對接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省(市)為單位整建制創建。

13.農機安全監理免費政策

2019年,國家繼續實行農機安全監理免費政策,將拖拉機號牌(含號牌架、固定封裝置)費、拖拉機行駛證費、拖拉機登記證費、拖拉機駕駛證費、拖拉機安全技術檢驗費”5項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范圍由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免費監理政策的實施,使廣大農民群眾可以免費辦理相關業務,所需經費由財政部門安排,由此減少農民支出每年約11億元。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爭取財政預算,將農機駕駛證考試費也納入免征范圍。

14.動物防疫補助政策

2019年繼續實施動物防疫補助政策,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國家對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免疫范圍為全國,布病免疫范圍為一類地區省份,包蟲病免疫范圍為重疫區省份。中央財政強制免疫補助可用于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驅蟲藥物)采購、儲存、注射(投喂)及免疫效果監測評價、人員防護等相關防控工作,以及對實施和購買動物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中央財政強制免疫補助規模切塊下達各省級財政,各省級財政根據疫苗實際招標價格、需求數量、政府購買服務數量及動物防疫工作等需求,結合中央安排的補助資金,據實安排省級財政補助資金。為進一步強化畜禽養殖經營者的強制免疫主體責任,允許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的強制免疫實行先打后補,逐步實現養殖場戶自主采購、財政直補。開展先打后補的養殖場戶可自行選擇國家批準使用的相關動物疫病疫苗,地方財政部門根據獸醫部門提供的養殖場戶實際免疫數量和免疫效果安排補助經費。自主采購疫苗的養殖者應當做到采購有記錄、免疫可核查、效果可評價,具體條件及管理辦法由各省(區、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對目前暫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繼續實施省級疫苗集中招標采購。各地在完成強制免疫任務的前提下,可統籌用于動物疫病凈化工作。二是動物疫病強制撲殺補助政策。國家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對被強制撲殺動物的所有者給予一定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承擔。目前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范圍的強制撲殺疫病種類包括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結核病、包蟲病、馬鼻疽和馬傳貧。補助平均測算標準為禽15/羽,豬800/頭(因非洲豬瘟撲殺生豬補助標準為1200/頭),奶牛6000/頭,肉牛3000/頭,羊500/只,馬12000/匹,其他畜禽補助測算標準參照執行。各省(區、市)可根據畜禽大小、品種等因素細化補助測算標準。三是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由中央財政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生豬飼養量和合理的生豬病死率、實際處理率測算各省(區、市)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包干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主要用于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支出。各省(區、市)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對病死畜禽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等各環節的實施者予以補助。此外,2016年起,中央財政用于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的相關資金已并入中央對地方一般轉移支付,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和無害化處理費用由地方財政予以補貼,補貼標準由地方畜牧獸醫部門協商財政部門確定。

15.牧區良種推廣政策

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2.47億元資金,在內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8省區支持牧區畜牧良種推廣,主要用于對使用良種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肉牛養殖場(小區、戶),以及存欄能繁母羊30只以上、牦牛能繁母牛25頭以上的養殖戶進行適當補助。通過項目實施,養殖戶減少了人工授精配種的成本支出,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水平,增加了收益。同時也助力各省區健全基層牛羊良種繁育體系。2019年該項政策繼續實施。

16.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森林等3大類,覆蓋了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膠共15個品種。地方財政支持開展的特色農產品保險品種超過200個。

2016年,財政部出臺《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作出規定:種植業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地區分別補貼40%35%;養殖業在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地區分別補貼50%40%;公益林在地方財政至少補貼40% 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50%;商品林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30%;對藏區品種(含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膠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補貼40%

在上述補貼政策基礎上,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水稻、玉米、小麥等三大糧食作物保險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2016年財政部出臺提高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的政策,中央財政對中西部、東部的補貼比例由之前的40%35%逐步提高到47.5%42.5%。二是2017年財政部會同原農業部、原保監會,選擇13個糧食主產省的200個產糧大縣,在三大主糧基本保障金額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基礎上,開發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的專屬大災保險產品,保障水平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地租。三是2018年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在內蒙古、遼寧等6個省(自治區)各選擇4個產糧大縣,面向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四是2018年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對農戶、種子生產合作社和種子企業等開展的符合規定的水稻、玉米、小麥制種,投保農業保險應繳納的保費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

(二)資源環境保護方面

17.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政策

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是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2016年,國家啟動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試點面積616萬畝,補助資金14.36億元。此后,試點規模不斷擴大,試點區域不斷拓展,試點成效逐步顯現,初步探索了有效的組織方式、技術模式和政策框架。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面積3000萬畝。其中,輪作試點2500萬畝,每畝補助150元,主要包括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長江流域和黃淮海地區的油菜、大豆產區,涉及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區)。休耕試點500萬畝,每畝補助500800元,主要包括地下水超采區、重金屬污染區、西南石漠化區、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涉及河北、黑龍江、湖南、貴州、云南、甘肅、新疆等省(區)。

18.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政策

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既是綜合技術的集成,也是管理方式的創新轉變。主要任務是,示范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引領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提升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2019年,綠色高質高效行動要做到“三個銜接”。一是與結構調整相銜接。今年種植結構調整的重點是,鞏固玉米結構調整成果,適當調減低質低效區水稻,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擴大長江流域油菜生產。在示范縣選擇上,適當增加大豆及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等油料生產示范縣。原則上,大豆面積200萬畝以上的省份,應安排2個以上大豆示范縣;油料面積500萬畝以上的省份,應安排3個以上油料示范縣。經濟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以棉花、糖料、果菜茶為主,鼓勵各地結合結構調整需要,開展蠶桑、中藥材等綠色高質高效行動。二是與輪作休耕相銜接。輪作休耕試點是中央確定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試點區域已涵蓋東北、黃淮海、長江流域、西南西北等產區的17個省份。鼓勵相關省將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與輪作休耕試點縣統籌安排,發揮政策同向發力、技術協同攻關的作用,示范推廣糧豆、糧油、糧肥、糧菜等輪作模式,加快構建綠色種植制度。三是與基層黨建相銜接。綠色高質高效行動落實落地,最終要靠村“兩委”、合作社等基層組織來實現。基層組織落實是否有力,黨建至關重要。鼓勵各地大膽創新,省級要優先選擇黨建搞得好的縣作為示范縣,縣級要優先選擇黨建搞得好的村作為核心區,政府購買服務要優先選擇黨建搞得好的合作組織來承擔,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提高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的執行力和帶動力。

19.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支持政策

2019年,繼續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并擴大試點規模和范圍,在全國選擇175個重點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打造一批綠色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強化農牧結合,將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整建制推進縣對接,以果定畜、以畜定沼、以沼促果,推動種養業在布局上相協調、在生產上相銜接。根據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用肥需求和有機肥資源情況,因地制宜推廣符合生產實際的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配套相應的有機肥施用設施。支持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等使用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產生的有機肥,鼓勵農民采取秸稈還田、生草覆蓋等措施,減少化肥用量,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

20.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支持政策

2019年,在前幾年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促進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在化肥減量增效方面,大力推進“四個減量”:一是精準施肥減量。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加快配方肥應用。在糧食主產區和園藝作物優勢產區,通過與肥料企業的深度合作,制定大配方,大面積推廣配方肥。改進施肥方式,推廣農機農藝融合的施肥技術,重點是推廣玉米種肥同播、水稻側深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二是有機肥替代減量。結合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引導農民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積造施用有機肥,加工施用商品有機肥,就地就近用好畜禽糞便有機肥資源,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三是調優結構減量。在做好取土化驗、田間試驗、配方制定、肥效驗證等工作的基礎上,分區域、分作物完善科學施肥配方,調優養分結構,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四是示范帶動減量。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作物,繼續在全國選擇300個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集中展示化肥減量增效集成技術。大力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規模化、標準化的示范引領作用,集成推廣一批化肥減量增效的技術模式,示范帶動更大范圍的推廣。在農藥減量增效方面:深入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轉變病蟲防控方式,大力推廣化學農藥替代、精準高效施藥、輪換用藥等科學用藥技術。加快新型植保機械推廣應用步伐,進一步提高農藥施藥效率和農藥利用率。結合實施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補助項目8億元資金,大力扶持發展植保專業服務組織,提高防控組織化程度,實現病蟲綜合防治、農藥減量控害。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打造全程綠色防控示范樣板,引領帶動農藥大面積減量增效行動,力爭主要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

21.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政策

2015—2017年,中央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資金,在東北4省(區)的17個縣(市、區、旗)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積極探索黑土地保護有效的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通過試點保護利用的路徑逐步清晰、成效初步顯現,呈現良好的態勢。2018年起,擴大試點規模,中央財政每年安排8億元資金在東北4省(區)的32個縣(市、區、旗)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其中8個縣開展整建制推進試點,24個縣開展保護利用試點。集成推廣示范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肥沃耕層構建、土壤侵蝕治理、深松深耕等技術模式,推動黑土地用養結合的保護性利用,遏制黑土退化趨勢。2019年,按照中央1號文件要求,農田建設管理司繼續落實《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進一步完善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推動32個縣的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22.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2018年,國家繼續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3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總局,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在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同時,推進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牧民增收。中央財政安排年度草原補獎資金155.6億元。其中草原禁牧補助90.5億元,禁牧面積12.1億畝;草畜平衡獎勵65.1億元,面積26億畝。2019年該項政策繼續實施。

2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政策

2019年,農業農村部擬會同財政部,在全國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支持實行整縣推進試點。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堅持農用優先、多元利用,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物化補助等方式,培育一批產業化利用主體、出臺一套省級層面扶持政策、發布年度主推技術和模式、做好秸稈資源臺賬,根據區域實際打造全量利用樣板縣,推動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1個百分點(或保持在90%以上),探索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穩定運行機制,激發秸稈還田、離田、加工利用等各環節市場主體活力,探索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穩定運行機制。

24.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政策

2018年,中央財政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總共安排50億元用于支持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支持204個畜牧大縣提升基礎設施條件,探索有效治理機制。同時繼續支持非畜牧大縣生豬等主要畜種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治理工作。2019年,將繼續組織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爭取實現畜牧大縣全覆蓋。按時完成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的目標,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七省(市)提前一年完成國家“十三五”目標的任務。

25.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政策

2018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中辦發〔20185號)制定印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指導思想上,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舉措,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在行動目標上,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人居環境質量較大提升,力爭實現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村內道路通行條件明顯改善。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在優先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基礎上,實現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在重點任務上,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開展廁所糞污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村容村貌,加強村莊規劃管理,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在政策支持上,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為主、中央補助的政府投入體系;組織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支持引導各地進行廁所建設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發放抵押補充貸款等方式,引導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擴大貸款投放;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強化技術和人才支撐。在督促指導上,根據省級實施方案及明確的目標任務,定期組織督導評估,評估結果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通報省級政府,并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對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縣(市、區、旗),在分配年度中央財政資金時予以適當傾斜。

26.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試點政策

2017年,原農業部組織實施農膜回收行動,以西北為重點區域,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為重點作物,以加厚地膜應用、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連片實施,整縣推進,綜合治理。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深入推進農膜回收行動,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源頭管控。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國家強制性標準《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1mm的地膜,從源頭減少農用地膜殘留。二是推進示范引領。在西北地區重點抓好100個農膜治理示范縣,集中力量,聚焦投入,集成技術,搞出示范樣板。三是推進機制創新。推動調整落實好相關補貼政策,變“補使用”為“補回收”,加快研究以綠色為導向的區域性補貼政策和農膜回收生產者責任延伸機制。四是推進科技創新。組織科技力量,重點開展生物可降解農膜攻關、殘膜撿拾、機械研發,建立農膜監測調查制度,完善考核指標體系,開展第三方評估;繼續在農膜用量大的重點省份開展生物可降解農膜對比試驗。

27.農村沼氣建設支持政策

2019年,農業農村部擬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支持農村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發展,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在畜禽糞污等有機廢棄物資源豐富、天然氣主要消費區域,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和規模化生物天然氣,通過直接供氣、分布式門站供銷和沼氣發電等模式開辟農村地區供氣供熱新途徑;組織種養基地與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進行有效對接,配套建設沼液水肥一體化設施,配備沼肥施用設備,提升畜禽糞污就近就地消納能力。

(三)產業發展方面

28.糧改飼試點支持政策

2015年以來,國家在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17個省份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啟動實施糧改飼政策,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53億元,選擇牛羊養殖基礎好、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縣實施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收貯的糧改飼補貼。在主推青貯玉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廣苜蓿、燕麥、甜高粱等優質飼草料品種。大力發展社會化專業收貯服務組織,提高優質飼草料商品化供應能力。2018年,全國完成糧改飼面積1432萬畝,收貯優質飼草料4007萬噸。2019年,繼續在試點區域內實施糧改飼政策,安排資金20億元,重點支持東北地區和北方農牧交錯帶擴大實施規模,補助對象為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戶或專業青貯飼料收貯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選擇玉米種植面積大、牛羊飼養基礎好、種植結構調整意愿強的縣整體推進,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整地市推進,采取以養帶種的方式推動種植結構調整。

29.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

為提高我國奶業生產和質量安全水平,從2012年起,國家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支持50萬畝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片區建設。片區建設原則上以3000畝為一個單元,一次性補貼180萬元(每畝600元),重點用于推行苜蓿良種化、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和加強苜蓿質量管理等方面。2019年該政策繼續實施。

30.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發展政策

2014年開始,國家每年投入3億元實施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通過開展天然草地改良、優質穩產人工飼草地建植、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基礎設施建設、草畜產品加工設施設備建設和技術培訓服務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南方草山草地資源,逐步改善南方草地畜牧業基礎設施和科技支撐條件,提高草地資源利用率,推動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資金,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和云南等8省(區、市)實施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

31.漁業油價補貼綜合性支持政策

2015年起,對漁業油價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將國內漁業油價補貼調整為專項轉移支付和一般性轉移支付相結合的綜合性支持政策,以2014年清算數(240億元)為基數進行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與用油量及油價徹底脫鉤。政策調整后,將國內漁業補貼資金(約200億元)的20%(40億元)作為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重點支持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漁船報廢拆解、海洋捕撈漁船更新改造、人工魚礁建設、漁港航標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海洋漁船通導與安全裝備建設;將國內漁業補貼資金(約200億元)的80%(160億元)作為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由省級統籌用于支持漁業生產成本補貼、減船轉產、漁業資源養護、休禁漁補貼、漁業漁政信息化建設、漁港航標建設、池塘標準化和工廠化循環用水改造等水產養殖基礎設施建設。遠洋漁業油價補貼全部調整為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約40億元),重點支持遠洋漁船更新改造、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和國際漁業資源開發利用。2019年,國家繼續實施漁業油價補貼綜合性支持政策。

32.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

2019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漁業資源保護與轉產轉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4億元,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增殖放流物種以重要的、洄游性的經濟水生生物物種、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物種以及對水域生態修復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物種為主。 增殖放流工作應嚴格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農辦漁〔201749號)要求,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和種質資源污染,提高供苗質量;規范增殖放流全程監管,完善苗種招標采購、放流跟蹤監測等制度。

33.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政策

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加大力度支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支持政策。按照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支持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聚焦鎮域農業主導產業,支持建設綠色生產基地和倉儲物流體系,扶持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創建區域品牌、產品品牌,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扶持一批管理運營規范、聯農帶農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生產性服務組織;引導完善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探索適宜貧困地區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助力脫貧攻堅。二是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方式,支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涉農中小企業等建設貯藏窖、通風庫、冷藏庫和烘干設施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減少農產品產后損失,增加有效供給,均衡上市穩定價格,提高質量保證加工、促進農民增收。

34.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支持政策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衛生、交通、信息、郵政等公共服務設施。2017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利用閑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積極開發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閑旅游設施等建設。

35.蜂業質量提升政策

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5000萬元,在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10省實施蜂業質量提升行動,每個省安排資金500萬元。通過支持蜜蜂良種場建設和高效優質蜂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提高優質種蜂王和生產用蜂王生產供應能力,完善種蜂育繁推體系,提升養蜂生產良種化水平;做大做強區域高效優質蜂產業,帶動全國養蜂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提升。2019年該項政策繼續實施。

36.信息進村入戶支持政策

2017年,我部在遼寧、江蘇、江西、河南、四川和吉林、黑龍江、浙江、重慶、貴州等10省份開展了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范,2018年又新增了天津、河北、福建、山東、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8省份開展整省推進示范,2019年將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大力度建設益農信息社,推動其他省份尤其是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做好整省推進。創新信息采集方式,強化服務資源聚合,打通信息上行通道,完善農村基層信息服務體系,推動公益服務、電子商務、便民服務和培訓體驗服務全面落地,推動涉農服務事項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

37.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支持政策

2018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工程,強化電商企業與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產銷對接,加強農村網絡寬帶、冷鏈物流等設施建設,推動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實現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2019年組織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推動建立完善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推進優質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

38.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政策

2019年,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突出抓好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大力發展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開展百萬家庭農場創建行動。指導各地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把更多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納入到家庭農場進行指導服務。繼續實施中央財政家庭農場專項,扶持有經營能力的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指導各地開展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和示范家庭農場評定,組織開展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征集和宣傳,樹立一批可看可學的家庭農場發展標桿,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加強家庭農場指導服務,完善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繼續開展家庭農場全面統計和典型監測。

39.扶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

2018年,我部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重點任務是提升單個農民合作社規范水平,增強農民合作社自身能力;培育發展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著力推動農民合作社在行業間、區域間和產業間的聯合與合作,發展一批競爭力強的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加強縣級主管部門指導扶持服務能力的建設,為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將進一步擴大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開展國家示范社監測。開展農民合作社“空殼社”清理工作。鼓勵農民合作社采取土地經營權、林權入股等多種出資方式,發展股份合作,激發各類資源要素活力。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加工流通、電子商務、民間工藝制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鼓勵農民合作社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聯合與合作,依法組建聯合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法開展農民合作社互助保險試點。指導農民合作社向登記機關報送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示。嚴格防范和處置借農民合作社名義搞非法集資。

40.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

2019年,國家有關部委將支持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創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完善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發布一批扶貧帶貧典型案例。完善龍頭企業認定標準,新認定一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鼓勵開展縣級龍頭企業認定扶持。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引導實行保底收益+股份分紅,讓小農戶以股東身份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41.扶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政策

2019年,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主要包括:選擇部分省份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政策創新試點,探索金融、項目等政策扶持方式,培育一批內部治理高效、帶農作用突出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制定實施意見,做好相關指導、扶持和服務,組織認定省級示范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布一批典型案例模式。

42.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政策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各類服務組織開展土地托管、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直接面向農戶的農業生產托管,擴大服務規模,集中連片推廣綠色高效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標準建設,規范服務行為和服務市場。土地流轉要堅持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要堅持規模適度,既注重提升土地經營規模,又防止土地過度集中,兼顧公平與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引導農戶自愿互換承包地塊實現連片耕種。各地要依據自然經濟條件、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農業機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確定本地區土地規模經營的適宜標準,防止脫離實際、違背農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規模經營的傾向。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等政策。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43.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政策

20176月,原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農經發〔20176號),對加快發展面向廣大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貫穿于農業生產全鏈條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見》指出,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要堅持市場為導向、服務農業農民、創新發展方式、注重服務質量等原則,著眼于滿足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需求,圍繞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重點發展市場信息、農資供應、綠色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初加工、市場營銷等領域的生產性服務,要大力培育多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方式,規范服務行為,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小農戶服務的覆蓋率。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要求,進一步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指導各地通過制定服務標準和規范、引導服務組織合理確定服務價格、強化合同指導和管理、加強服務組織動態監測等措施,切實提升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行業管理水平。

44.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政策

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的新型農業經營方式。20179月,原農業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的指導意見》(農辦經〔201719號),要求各地堅持因地制宜,明確在當地重點支持開展托管的農產品生產、托管環節、托管模式以及重點支持的服務規模經營形式,針對服務標準、質量、價格、信用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規范引導。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農財兩部聯合下發了《關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2017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10億元專項資金,加快推廣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生產托管。2019年,將進一步加快發展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強化項目引導、典型引領,帶動更多小農戶參與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發展,促進節本增效和綠色發展。在支持領域上,重點支持糧油棉糖等大宗農產品生產托管,探索向經濟作物托管、畜牧托養等領域拓展;在支持環節上,按照補齊現代農業建設短板要求和受農民群眾歡迎程度,重點支持深耕深松、工廠化育秧、烘干倉儲等關鍵環節,以及統防統治、秸稈還田、農膜回收等綠色作業環節;在支持形式上,根據各地的土地資源條件、勞動力轉移程度、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等具體情況,重點支持規模效益突出、帶動小農戶較多的服務形式,不斷擴大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覆蓋率,加快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45.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政策

2017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推進建設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2017年和2018年批準三批共62個產業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央財政安排52.97億元獎補資金,支持改善產業園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推進主導產業全產業鏈開發。201812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開展產業園績效評價和認定工作,將創建成效突出、符合認定條件的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等20個產業園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繼續創建和認定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強產業園建設指導,改進創建方式,健全管理制度,強化宣傳研究,對建設成效顯著、示范引領作用明顯的產業園給予傾斜支持,帶動省、市、縣梯次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以產業園為主要抓手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工作局面。

46.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采取有力有效政策措施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一是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補貼政策。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繼續選擇部分省(區、市)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以縣(市、區)為單位,圍繞1-2個優勢特色主導產業,采取以獎代補方式,補貼建設一批全程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完善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全鏈條、加強質量安全控制、培育一批獨一份特色品牌,將綠色優質特色產業培育成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民生產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戰略產業,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二是遴選推介鄉村特色產業名錄。引導各部門、各地統籌協調資源力量,共同培育壯大一批特色產業經營主體,提升特色產品質量效益,完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機制,切實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有力支撐。三是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發展。支持引導有一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的專業村,找準做強特色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特色品牌,培育能夠帶動農民長期穩定發展、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增收的特色主導產業。將各地產品品質優良、區域特色鮮明、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具有明顯發展潛力的專業村鎮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示范引領更多村鎮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就業致富,盡快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

47.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支持政策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各地爭創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林特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出臺了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制定了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認定標準,推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工作。201712月和20191月,農業農村部、中央農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8部門,先后2次共認定了146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19年,將繼續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和認定工作,強化特優區考核和宣傳,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48.貧困地區產銷對接支持政策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產業扶貧重點要在扶持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上拿出管用措施”重要指示精神,20186月農業農村部及時印發《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工作內容和重點任務,為全年工作設計詳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聚焦貧困地區優質特色農產品,我部先后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甘肅蘭州、新疆和田、湖南長沙、北京新發地、湖南郴州、河南商丘舉辦了7場產銷對接活動,全國四分之三以上貧困縣參加,展示展銷萬余種農產品,近3000名經銷商、采購商參與對接采購。2019年,將繼續組織開展以“三區三州”為重點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形成長效機制,促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

49.產業扶貧政策

2018年,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研究印發《關于實施產業扶貧三年攻堅行動的意見》,進一步落實到村到戶到人精準幫扶舉措。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關于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的通知》,部署各地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隊伍。研究制定《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實施方案》《落實定點扶貧縣幫扶責任工作方案》《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農業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方案》《支持大興安嶺南麓片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105項辦實事清單(2018-2020年)》。連續舉辦7場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行動。積極支持貧困地區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帶貧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完善部領導聯系定點扶貧縣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對定點扶貧縣的指導和支持。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落實好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指導意見決策部署,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細化落實產業扶貧三年攻堅行動意見,加快提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大力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能力。指導各地建立產業發展指導員隊伍,幫助貧困戶解決產業發展中突出問題。召開全國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對提升產業扶貧質量、防范產業扶貧風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行部署。深入推進5個定點扶貧縣幫扶工作,繼續抓好環京津、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等扶貧工作。  

(四)農村改革及其他方面

50.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情況

2018年,全國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30個省份(新疆除外)均提交了總結報告。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2838個縣(市、區)和開發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3.4萬個鄉鎮、55萬多個行政村、2億多農戶、16.7億畝承包地(含耕地、園地、林地等)。基本理清了全國農村承包地權屬,完善簽訂了承包合同,確權給農戶承包地面積14.8億畝,給確權農戶頒發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2019年,在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基礎上,做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收尾工作,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回頭看,化解土地承包矛盾糾紛問題,確保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到農民手中。

51.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印發,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近七年中央1號文件都對推進這項改革提出明確要求。改革的目標是,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形成有效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治理體系。改革的重點任務包括:一是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清查核實資產、理清債權債務、明確產權歸屬、健全管理制度,力爭到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二是加快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將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集體成員,力爭到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三是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做好新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多種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19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繼續擴面深化,碰硬抓實,按期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再選擇10個左右省份、30個左右地市整建制開展改革試點,扶持2萬個左右村開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試點示范,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完善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政策,確保改革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52.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

三權分置是指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并行,這是我國農業農村領域繼家庭承包制后又一次重大理論突破和制度創新。2016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明確要求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充分發揮“三權”各自功能和整體效用,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平等保護的格局。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必須得到充分體現和保障,不能虛置,土地集體所有權人對集體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農戶享有土地承包權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要穩定現有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嚴格保護農戶承包權,賦予土地承包權人對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充分維護承包農戶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項權能。賦予經營主體更有保障的土地經營權,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關鍵。要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賦予土地經營權人對流轉土地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限內占有、耕作并取得相應收益的權利。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的前提下,平等保護經營主體依流轉合同取得的土地經營權,保障其有穩定的經營預期。

53.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

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是農村稅費改革后建立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機制。為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政府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進行獎勵或補助,獎補資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級以及有條件的市、縣財政安排;獎補范圍主要包括農民直接受益的村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村內道路、環衛設施、植樹造林等公益事業建設,優先解決群眾最需要、見效最快的公益事業建設項目;獎補方式主要由縣級政府確定,既可以是資金獎勵,也可以是實物補助。通過推廣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財政獎補,鼓勵農民對村內直接受益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讓農民更多參與建設管護,建立政府、村集體、村民等各方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機制。2019年,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將進一步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合理確定籌資籌勞限額,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54.財政支持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政策

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主要由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和市、縣(市、區,以下簡稱市縣)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組成。在上下關系上,省級和市縣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可直接開展擔保業務,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主要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等服務。在運作方式上,全國各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實行市場化運作,財政資金主要通過資本金注入、擔保費補助、業務獎補等形式予以支持。在業務范圍上,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必須專注服務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專注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得開展任何非農擔保業務。同時,對省級農擔公司政策性業務實行“雙控”標準:要求服務范圍限定為農業生產及其直接相關的產業融合發展項目,服務對象聚焦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且單戶在保余額控制在10200萬之間(適合大規模農機作業的地區最高不超過300萬元),且符合“雙控”標準的擔保額不得低于總擔保額的70%

目前,除西藏、上海、深圳外,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4個計劃單列市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已完成組建,并通過辦事網點向基層延伸服務,初步建成上下聯動、風險可控、運行有效的農擔網絡,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已全面轉入實質性運營。

55.農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政策

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得占用基本農田,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2017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在充分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防止外部資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維護農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權,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允許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按規定用于村集體對進城落戶農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補償。201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2019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堅持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條件。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農業農村部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抓緊制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指導意見,啟動宅基地管理立法;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開展宅基地“三權分置”探索;組織實施閑置宅基地復墾試點項目,探索規范開展閑置宅基地復墾的管理方法,總結一批可復制的技術模式,建立以保護農民權益、促進鄉村振興為導向的利益分配機制;開展全國農村宅基地和農房摸底調查;配合自然資源部,指導各地按照房地一體的不動產登記要求,加快推進全國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56.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政策

近年來,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改革擴面、提速、集成的指示精神,主動對標中央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的任務要求,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瞄準束縛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試驗區進一步加強改革試驗工作,加大推進力度,改進方式方法,強化成果提煉轉化,當好農村改革的先行軍、排頭兵。一是深化拓展改革試驗內容。主動承接中央新部署的農村改革試驗事項,加強對各試驗區試點方案審核,統籌推進關聯度強、相關性高的試驗任務,適度延展試驗主題和內容,推動試驗區從少數領域單項改革向多領域綜合改革轉變,實現相關試驗區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二是加強改革試驗督察指導。會同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多次赴試驗區開展實地調研,督導了解改革試驗進展,調度試驗任務落實情況,推動解決試點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三是總結提煉改革試驗成果。分專題歸納推廣做法成熟、適用性強的試點經驗,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推動向政策轉化。篩選制度設計較為完整、改革成效較為明顯、具有復制推廣價值的典型案例,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供示范。加強基層改革典型宣傳,講好試驗區改革創新故事,營造深化改革試驗工作輿論氛圍。

57.農墾危房改造政策

農墾危房改造于2008年先期在中央直屬直供墾區啟動實施,2011年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國農墾,以戶籍在墾區且居住在墾區所轄區域內危房中的農墾職工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困難家庭為主要扶助對象。2011年,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做好農墾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改造原則、標準、實施程序、部門職責等政策內容。中央對農墾危房改造給予補助,根據墾區所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東部省份每戶補助6500元,中部省份每戶補助7500元,西部省份每戶補助9000元;省級財政以中央和省級補助合計不低于15000元標準進行配套,市縣級財政、墾區和農場根據經濟承受能力適當配套。此外,中央財政還安排一定規模的中央資金,支持各地開展供排水、道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規模由各省發改、住建部門統籌安排。

按照2018-2020年全國棚戶區改造任務要求,2019年將繼續實施農墾危房改造,具體由地方發改、農墾、住建等部門組織實施和管理。

58.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

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在全國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以促進創業創新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一是推進制度建設。推動出臺指導意見,從隊伍建設、教育培養、政策支持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推動構建職業農民制度體系,制定職業農民標準,壯大職業農民隊伍,多渠道支持職業農民發展。指導各地加強實踐探索,出臺完善相關政策文件,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推進職業農民制度落實落地。二是實施培育工程。優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結構,開展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培訓、農業結構調整專項培訓和鄉村產業提升培訓三大行動,實施農業經理人培育、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四大計劃,全年培育各類職業農民不低于100萬人。三是構建多元化培育格局。統籌利用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精選內容、精準培育,加強標準規范、名師隊伍、精品課程和教材建設,遴選一批培育示范基地,加快構建專門機構+多方資源+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培育體系。創新培訓機制,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工作。創新培訓方式,依托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和云上智農APP開展在線學習、在線服務和在線考核,實現線上與線下培訓的學時學分有效銜接。

59.基層農技推廣改革與建設補助政策

2019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經費支持各地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推動各地提高農技人員待遇、改善推廣條件,強化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職能履行。建立公益性推廣和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機制,引導農技人員進入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提供技術增值服務并合理取酬。結合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和本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重大技術需求,各省組織示范推廣3—5項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以縣域為單元,組建專家團隊,形成技術操作規范,落實到試驗示范基地、農技人員和示范主體,實現技術快速入戶到田。加強農技推廣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中國農技推廣”APP作用,實現專家、農技人員和農民在線互動,實時解答生產技術難題;加強補助項目在線績效管理和實施情況展示。深入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建設一批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強化產業扶貧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聚焦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技術需求,努力實現貧困地區特聘農技員計劃實施全覆蓋,貧困村農技員精準服務全覆蓋,因地制宜提供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開展精準技術指導服務,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60.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

2019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積極推進農業農村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農業農村人才政策,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重點突出帶頭人示范培訓兩個關鍵點,進一步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力度,繼續實施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和聯系地區產業發展帶頭人輪訓計劃和環京津貧困地區萬名脫貧帶頭人培訓行動,培訓對象覆蓋所有國定貧困縣,進一步聚焦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等深度貧困地區,培訓主題聚焦產業扶貧,培訓目的聚焦扶智、扶志相結合。統籌開展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認定管理。開展2019年度全國十佳農民等資助項目遴選,對從事現代農業的優秀職業農民給予資助。

Copyright©2018-2020 cnzn.org.cn 版權所有 北京中農生態農業科技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  郵箱:yjy@cnzn.org.cn
電話:010-87385567 備案號:京ICP備18059798號-1   

掃一掃,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 策勒县| 通辽市| 凤冈县| 西平县| 紫阳县| 密山市| 古田县| 曲水县| 崇信县| 广昌县| 隆林| 临高县| 泾阳县| 博乐市| 铜鼓县| 尚志市| 通榆县| 滕州市| 曲阜市| 宜春市| 三台县| 普定县| 溆浦县| 德兴市| 张家港市| 泌阳县| 迭部县| 湛江市| 横山县| 太和县| 武陟县| 德化县| 邯郸县| 瑞金市| 吴堡县| 新源县| 盐源县| 集贤县| 京山县| 怀柔区| 阜新|